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首頁 >> 專題欄目 >>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 |
五一去哪兒?來瀾滄趕瀾滄街,、聽快樂拉祜,、體驗景邁山茶趣
來源:“瀾滄文旅”微信公眾號 文/縣文化和旅游局 圖/縣文化和旅游局、李劍鋒,、蘇琨,、張瑜、瀾滄三庚傳媒 時間:2023-04-27 閱讀: |
避開人流大眾的城市,,來瀾滄趕瀾滄街,,老達保聽快樂拉祜,景邁山體驗茶趣,,逛逛古寨放空心靈,,總有一個地方讓您暫時遠離喧囂城市! 接下來,瀾滄縣文化和旅游局為您推薦五一旅游攻略,,快來體驗一下吧! 瀾滄景邁機場—瀾滄縣城(趕瀾滄街)—老達保(聽快樂拉祜)—景邁山茶林文化景區(qū)—糯崗古寨(傳統(tǒng)古村落觀光,、體驗、品茶)—大平掌古茶林(茶林深度游)—翁基古寨(傳統(tǒng)古村落觀光,、體驗,、品茶)—蜂王樹—芒洪八角塔—返回縣城(可往瀾滄景邁機場乘機返程) ★瀾滄街 “瀾滄街”位于瀾滄縣城南朗河西岸,街道總長度800米,,分為生態(tài)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特產(chǎn)品區(qū),、食品小吃特色區(qū)、服裝百貨區(qū),,一個個充滿民族特色的木屋攤點極具特色,,木屋層層疊疊、交叉錯落,,內(nèi)有多家地方老字號店鋪,,匯聚服飾,、茶藝、手鼓等拉祜族傳統(tǒng)文化,,業(yè)態(tài)豐富,、種類眾多?!盀憸娼帧泵恐芰砑爸苋丈衔玳_市,,剛好五一就趕上周六、周日,,有口福啦,,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的村民會早早地來到擺攤地點,把大山的饋贈,、農(nóng)家特產(chǎn)帶到這條街上售賣,,趕集的居民、游客總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來到“瀾滄街”擺攤,、掃貨,。讓您有意想不到的收獲! ★老達保 老達保位于縣城東南部,距離縣城42公里,,老達保是拉祜族的聚居地,,這是一座被音樂“浸泡”的村落,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《牡帕密帕》的保護傳承基地之一,,是《快樂拉祜》唱響的地方,。少數(shù)民族“會說話就會唱歌,會走路就會跳舞”的特性在老達保這個拉祜族村寨得到了充分展示,。 注:五一期間4月30日至5月2日老達保有歌舞實景劇演出,,演出票:50元/人,具體演出時間:上午10:30,,下午16:30,。 ★景邁山茶林文化景區(qū) 景邁山茶林文化景區(qū)位于普洱市瀾滄拉祜自治縣惠民鎮(zhèn),距離普洱市230km,,距瀾滄縣城約54公里,,景區(qū)面積36.8 平方公里,共有旅游資源8 大主類,,24 種亞類,,58 個基本類型。2012年9月,,普洱景邁山古茶林被聯(lián)合國糧農(nóng)組織公布為全球重要農(nóng)業(yè)遺產(chǎn)(GIAHS)保護試點,,同年11月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成功入選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預備名單》。2013年4月,,被國際茶業(yè)委員會確認為“世界茶源”,,同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;2022年10月26日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(qū),。被國家地理評為2022世界最佳旅游地。 作為一部“活的中國茶史書”,,景邁山文化景觀難以用靜態(tài),、固化的方式去理解和定義;同時,,景邁山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,,反映了人與自然、人與人的密切且互相影響的關系,?!吧赀z三要素”遙相呼應,造就了景邁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。景邁山古茶園占地2.8萬畝,,以普洱茶盛名,古茶樹與原始森林在這里相伴相生,,幫改村,、籠蚌村、南座村,、那耐村,、景邁大寨村、勐本村,、芒埂村,、糯干村、芒洪村,、翁哇村,、翁基村、老酒房村等14個自然村聚集于此,,用茶樹記載著這里的過去和未來,。 1.糯崗古寨 糯崗古寨是一個傣族寨子,海拔1450米,。糯崗系傣語音譯,,“糯”為水潭,“崗”為馬鹿,,意思是馬鹿喝水的地方,。據(jù)寨子里資料記載和老人講述,早在遠古時期,,也就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之前,,糯崗傣族只信仰原始宗教,即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,。原住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有靈,,天有天神,,地有地神,山有山神,,水有水神,,樹有樹神,甚至谷也有谷神,,糯崗老寨是遺產(chǎn)區(qū)內(nèi)傣族傳統(tǒng)村落景觀格局最鮮明,、保存最完好的村寨。糯崗基本沒有商業(yè)化的痕跡,,外面的世界滄海桑田飛速發(fā)展,,糯崗卻始終保持淡定,這里也是彭昱暢和劉昊然主演的電影《一點就到家》的取景地,。 2.古茶林—大平掌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已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,,據(jù)芒景緬寺木塔石碑上傣文記載,景邁古茶林的種植始于傣歷57年(公元695年),,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歷史,。古茶林樹態(tài)蒼老,茶樹上生長著“螃蟹腳”和多種寄生物,,人為砍伐或干預茶樹生長痕跡明顯,。從元代起,景邁山古茶林的茶葉已是孟連土司敬獻皇帝的貢品,,茶葉銷往中原地區(qū)及緬甸,、泰國等東南亞國家。雖在漫長歷史長河中曾遭受過人為砍毀,、火災,、霜凍等人為與自然破壞,毀了又種,,在勤勞傣族,、布朗族等先民的不懈努力下,現(xiàn)存活的1.84萬畝古茶林,,生態(tài)長勢良好,,依舊充滿活力。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所發(fā)現(xiàn)栽培型古茶樹數(shù)量最多,、面積最大,、茶樹個體年齡相對較長、保存比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,,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學者譽為人類最早開發(fā)利用茶葉的“茶樹自然博物館”“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”“茶葉天然林下種植方式的起源地”,。 3.翁基古村落 翁基古村落傳統(tǒng)的布朗族古寨—翁基,被譽為“千年布朗古寨”,,海拔1700米,。翁基村民小組抓住普洱景邁山申遺,、景邁普洱茶特色小鎮(zhèn)打造、國家級民族特色村寨建設,、第一批“國保省保集中成片傳統(tǒng)村落地點工程”,、第二批民族文化傳承示范村建設等特色工程的契機,立足古茶資源和布朗族文化,,打好“古茶”牌,,講好普洱茶故事,做強做大茶產(chǎn)業(yè),,帶動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,促進布朗族群眾增收;加強古村落保護,,完善基礎設施建設,,改善翁基布朗族群眾的生活環(huán)境,提高生活質量;保護和傳承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民族文化,,開發(fā)民族文化旅游產(chǎn)業(yè),,推動翁基經(jīng)濟社會大發(fā)展大繁榮,筑牢民族團結根基,。2011年翁基村民小組獲得省級“中國少數(shù)最有魅力休閑鄉(xiāng)村”,、“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”稱號,2012年獲得“中國少數(shù)民族特色村寨”稱號,,2014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名錄,。 4.蜂王樹 蜂王樹樹種為榕樹,高約50米,,其獨特處在于枝干上筑有約70個蜂巢,。芒景村布朗族將其視為神樹予以祭祀和保護,每逢重大節(jié)日會在樹下舉行“招蜂”儀式,,常年禁止族人靠近該樹或采割樹上的野蜂蜜,。昆蟲為古茶樹和森林傳授花粉,是古茶林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,,蜂王樹體現(xiàn)了哎冷山古茶林的生物多樣性與布朗族的自然崇拜,。 5.芒洪八角塔 芒洪八角塔,布朗族語為畢努,,位于芒景村芒洪大寨入口的臺地上,,曾是芒洪佛寺舊址,現(xiàn)僅存一座八角塔,,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“景邁古茶園”文物建筑,。 該塔雕刻精美、技藝精湛,,造型在南傳佛教信仰地區(qū)較為罕見,。它由塔基,、塔座、塔身,、塔剎四部分組成,,采用當?shù)丶t砂巖建造。塔座為八方須彌座式,。塔身分為兩層,,一層中空用于收藏經(jīng)書,東向設門,,可存取經(jīng)書,。佛塔共有23幅石雕圖案,塔座8幅為世俗題材的吉祥圖案,,塔身二層有7幅,,東門兩側的2幅為佛教題材圖案,雕有釋迦牟尼菩說法講道的場景,,其余5幅為花卉,、動物、神話人物等圖案,。頂層淺浮雕則為道教“暗八仙”,。塔身共十六個翼角,造型靈動輕快,,雕刻細節(jié)各不相同,,有象鼻、祥云和卷草等,。 根據(jù)對八角塔的建筑造型,、裝飾題材與雕刻技藝的研究,推斷其建于清代,,由瀾滄江內(nèi)的漢族工匠建造,。這座八角塔作為重要證據(jù)反映了景邁山早在清代就存在不同地區(qū)、不同民族,、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,。 ★瀾滄景邁機場(五·一特惠) 1.瀾滄景邁機場:每天早、中,、晚均有飛抵昆明的航線,,同時攜程新會員可享瀾滄景邁機場出發(fā)航線機票立減66元特惠活動,數(shù)量有限,,先到先得,。 2.瑞麗航空:昆明=瀾滄=博鰲航線 3.機場地面交通 瀾滄景邁機場—瀾滄縣城—景邁山茶林文化景區(qū) 實惠型出行方式:瀾滄景邁機場至瀾滄縣城每天均有客運班車,瀾滄縣城至惠民鎮(zhèn)的班車每隔半小時一趟,具體時間以當天班車時間為準,。也可聯(lián)系租車行享受租車服務游景邁山,。 瀾滄縣客運站咨詢電話:0879-7232622/7232623 租車服務咨詢電話:13769986176 4.自由行租車出行方式 通過撥打聯(lián)系電話的方式進行租車,可享受瀾滄古茶匠商旅有限公司免費送車到瀾滄景邁機場的服務,,旅客落地瀾滄景邁機場便可取車,。 咨詢電話:15125552108 13769986176 ★其他交通方式 1.自駕 2.租車行 3.景邁機場 4.旅行社 ★瀾滄縣城、景區(qū)餐飲及住宿聯(lián)系方式 ★老達保景區(qū) ★景邁山茶林文化景區(qū) 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出游 防火意識要樹立 交通安全要謹記 文明出游要遵守 |
本文來源:“瀾滄文旅”微信公眾號 文/縣文化和旅游局 圖/縣文化和旅游局,、李劍鋒,、蘇琨、張瑜,、瀾滄三庚傳媒 |
上一篇: 綠美瀾滄│綠美添彩景邁山 下一篇: 綠美瀾滄 | 走進“時光隧道”...穿越千年古寨 |